时政稿★★。主要是军委首长和军委机关重要活动、重要讲话和重要政策制度发布报道。这类稿件★,一般由机关提供通稿或本报记者采写。编发此类稿件★★★,编辑要切记细致严谨。一是看发稿程序对不对、审稿手续是否规范★★;二是对任何稿件中发现的任何疑问,都要敢于提出来★,但又不能仅凭个人感觉随意改动★★★,即使对个别文字的删改,最好也要与记者或机关的沟通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。
评论、言论稿。为重要报道配发评论员文章或言论,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基本功★★。实践中★,一些编辑对此存在两种心态:一是怕★,担心写得不好露了怯★★;二是懒,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致使有些报道本该配评论或言论的都没有配★★。业内都明白一个道理★★★,一篇能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评论或言论,首先是表明编辑部的意图,提升报道的分量。其次对编辑的理论思维能力★★★、把握政治政策能力、总结概括能力是难得的历练机会。当然★★,也有些评论或言论配得较随意,写作较粗糙。《报》对配评论或言论是有严格要求的★★★。比如★,对什么级别的典型,是配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是配短评、编者按★★、编后,以及字数多少★,都有明确的规定★,编辑要突破规格必须请示报告。
编辑的基本职责是编发记者和通讯员的来稿。一位成熟的编辑既要得心应手掌握新闻报道的十八般武艺★★,又要了解报道所涉及的实际工作的基本情况、矛盾问题和发展趋势★★。《报》编辑部曾提出一个口号★★:★★★“我的稿件请放心★★★。”意思是,经过★★“我”编发的稿件是放心稿,没有差错,不埋“地雷”,不留疑问★。新闻编辑重在把好导向关、政治关、政策关、提法关★★★、事实关、文字关、保密关★★★、审稿关等。工作中,有的编辑处理完稿件后,往部门领导采编库或总编室编辑库里一点就不管了。其实★★★,一名职业编辑,应当对发稿作者★★、采写对象、审稿手续、领导审签★★、夜班询问★、刊后反应、稿费发放等情况及流程★,要做到心中有数、全程负责。新闻编辑要尊重来稿,又要引导来稿,不能来什么编什么★★,编稿要体现编辑思想★★★,以实现编辑部的宣传意图为最终目的。从稿件类型分★,主要编发四类稿件。
版面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语言。透过稿件位置的摆放、字数的多少★、字号字体的变化★★★、色调的深浅★★★、线框的粗细等★,都能体现报纸和编辑的立场、态度和观点★★★。新时代的读者,读报的口味★、趣味已发生重大变化,看报的时间越来越短★,版面和报道要抓住读者的眼球,版面就必须不断创新,力求让每一块版面秀色可餐、营养可口。当前媒体的共识是★★★,版面要从浓眉大眼★★、方正阳刚向眉清目秀、亲切可人转变。具体办法是版面要疏朗,文字要精短,体裁要多样,包装元素要富于变化,要多用图片报道和图表报道★★。对重要的长篇报道要切割分块★,让受众读起来感觉轻松不累。
对新闻工作者来说★,只有不断增强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,不断掌握新知识、熟悉新领域、开拓新视野,增强本领能力★,才能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★★★”。也正是如此,习多次强调,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“几把刷子”。视察报社时他明确提出★★“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★★★、业务精湛、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”。
策划是新闻编辑提高核心业务能力的不二法门★★。策划不是闭门造车★★★,而是编辑根据宣传需求和新闻事实,进行具体筹划★★,制定施工图和时间表★,明确细化报道的指导思想★★、目的★★★、形式★、时间节点、兵力布置、标准要求、达成效果等内容。策划最忌意图不清、没有新意、缺乏创意★★,年年老一套、大路货★★★。有的把宣传主题和内容直接作为栏目名称,像文件材料标题,没有动一点脑筋,引不起读者的兴致。策划贵在出金点子★★,业务难度极高★★,一方面★,要突破同类主题宣传以往的模式★★★,不走自己的老路;另一方面,要同其他媒体展开同题宣传竞争,力求高人一筹。一个金点子,可以反映出一名编辑甚至一家媒体的整体业务水平★★★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特别节目《平★“语”近人—习用典》★★★,以习讲话中引用经典名句为切入点★★,由“原声微视频”“思想解读★”“经典释义★★★”“现场访谈★★★”“互动问答”★★“经典诵读”六个环节构成。这个节目之所以受到各方好评★★,与制作团队的精心策划是分不开的。策划本身是一门学问★,要作为编辑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一,展开学习、研究★、培训★★★,催生一批不同报道领域的策划高手,推动报纸的宣传质量持续提升。
新闻工作因其专业性强,需要从业者有点真本事、真本领★★,即要有★“几把刷子★★”★★★,否则就难以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★★★。那么★★,作为媒体新闻产品“把关人”“控制者”的新闻编辑★★,到底需要“几把刷子★”?本文结合报社新闻编辑部门的实践,对新闻编辑的专业能力,具体归纳出六把★★★“刷子”。
要闻版配稿。《报》要闻版有4个版,除了采用新华社稿件之外,还需要大量配稿,主要是基层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★★。配稿的特点是丰富多彩、短小精悍、时效性强。如果新闻版上每天能见到来自全军各种类型部队★、各级官兵的鲜活报道,报纸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就会大大增强★★。配稿★★★,是版面上各类报道互相匹配之意,要尽量做到高层与基层兼顾★,长稿与短稿协调,尽可能体现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之美★。配稿,最好是现场见闻★★、特写式报道★、一人一事新闻,几百字即可。此外★★,图片新闻编辑每天都应想一想,今天我为新闻版提供了什么好照片,如果没有的话,那就要抓紧组织★。有时夜班为找一张合适的图片大费周章。
“一张报纸★★,上连党心,下接民心。★” 2019年1月25日上午,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★★,要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,扩大地域覆盖面、扩大人群覆盖面★★、扩大内容覆盖面★★★,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★★、旗帜作用、引领作用★。这既是对人民日报的要求,也是对所有党媒和新闻工作者的要求。
特稿。主要有三类★★★。一类是宣传核心的纪实类特稿。如★,《报》2017年推出的以习为核心的党和推进强军兴军纪实系列报道;二类是配合重要节点推出的解辛平文章、编辑部文章★★。如,《报》为纪念中国人民建军90周年撰写的《我们的队伍向太阳》;三类是对全军性工作进行总结性的综述报道。如,《报》推出的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正风反腐成果新貌的长篇通讯《人民军队自我革命重塑的新长征》。第一、三类特稿重在记事,第二类特稿重在说理。这类报道是编辑部的重活★★★、大活,也是苦活、累活,参与这样的报道写作★,对于提高编辑的综合业务能力极有益处★★★。撰写此类报道,要求编辑把握全局、大开大合、夹叙夹议、情理交融,稿件既要有历史视野、又要紧扣现实;既要有思想内涵,又要有典型事例;既要有问题导向,又要有正面经验;既要有宏观勾勒★,又要有细节描绘;既要有政治正确之定力,又要有出神入化之笔力。总之,特稿写作呼唤大手笔、成就大手笔、考验大手笔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★★,习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,曾在多个场合阐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,并强调要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,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★★,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★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,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。
头条稿。即报纸的首席席位稿★★。要将稿件放在这个位置上去,难度大、因素多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责任编辑。头条稿,必须主题重大、指导全局★、围绕中心、内容扎实★、事例典型、文风清新,一般是重大典型、重大活动、重要工作、重大事件报道或者是来自基层的鲜活新闻★★,具有鲜明的导向性★★★、权威性和显著性。《报》宣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指导部队实际工作,因此头条稿刊发部队工作经验报道所占比例大、数量多,这就要求此类报道聚焦部队建设中的矛盾问题,回应官兵关心的重点★★、难点、痛点问题,既体现习强军思想★,又立足基层部队的经验做法★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工作报道要少讲工作一般性过程和背景,要通过突出写典型的人和事来展示经验成果★★,让部队官兵从中受到启发、学了管用★★★。
报社实行采编合一机制。撰写稿件与编辑稿件同属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★★★。编辑写稿不是像记者那样重在发现和挖掘新闻,而是对一些战役式的、硬骨头式的★★★、靠记者单枪匹马难以完成的报道★,加强力量★,形成联合作战优势。编辑写稿不仅要写主题重大、宣传急需的重头稿,还应写创意性强、文本精美的示范稿。由于编辑了解上级精神快★★★,掌握宣传要求准★★,可用资料多,人脉资源广,写稿具有先天优势。
学习★★★、宣传★★、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★★,要针对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,学深悟透,融会贯通★★,指导实践,推动工作。
毛主席曾说: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★★★。说:能否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,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的意义,这是所有人能否做好工作,不断进步★、提高的一个共同性问题★★★。新闻编辑职称评定,将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理论学术文章★,作为考评的硬指标,实行一票否决制,说明新闻编辑总结业务经验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★★★。目前★★★,比较受新闻界认可的新闻业务刊物★★,除报社主办的《军事记者》外,还有人民日报社主办的《新闻战线》、新华社主办的《中国记者》等★★。新闻编辑几乎天天处理稿件、年年组织重大战役性报道★★,占有总结经验的资源优势,拥有新闻院校专家教授所不具备的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★”的职业敏感★★★,总结出来的经验,往往比较鲜活、实用,容易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与共鸣★★。
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★、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。★★”2019年1月25日上午,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,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,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★★★,做大做强主流舆论,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,为实现★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★★★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。
摘要:新闻工作者要有“几把刷子”。作为媒体新闻产品“把关人”★★“控制者”的新闻编辑,到底需要“几把刷子”?本文结合报社新闻编辑部门的实践,将新闻编辑的专业能力★★,归纳为六把“刷子”:编辑稿件★★★、撰写稿件、制作版面、组织策划、总结经验★★★、争获大奖六个方面的能力。
反响稿。这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新闻报道形式,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★,切入方式是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对象,就某一次重大会议(如党的十九大)★★,或某一次重要讲话(如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工会议上的重要讲话)★,或某项重大决策(如裁减员额30万)★,谈认识、话体会、表决心★、定措施、见行动等★★★。这类报道政治性★★、政策性、纪律性★★★、敏感性都很强,如果拿捏不准、理解有误★★、把握失当,就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。编发反响报道,一是难在既要把最新理论成果传播出去★★,又不能照搬照抄★★★,要通过兵言兵语和鲜活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★★★”;二是难在时间紧迫★,从社领导定下决心到夜班稿件上版★★★,有时只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,需要对整个报道的主题★★★、规模、层次、字数★★、采访谁、找哪些记者或通讯员组织材料★★★,突出什么关键内容,如何保持各大单位★、各层次官兵表态的关系平衡等,编辑要快速决断,快速行动,几乎是学习、思考★★★、采访、查阅资料★★★、撰写★、编辑以及和领导、夜班沟通同步展开。要求编辑精神饱满★、头脑清醒、指挥有序★、笔头利落。有时为了赶写一篇一两千字的反响稿★★★,编辑常常紧张得出几身汗,因为社领导在等着审稿★★★,夜班在“等米下锅”,此时编辑面临的压力有多大,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体会。